史上烧脑又有趣的一首诗,写尽男女相思之情

来源: 时间:2021-04-30 投稿

  中国人爱写诗,也爱读诗。长期读诗的人,不鸣则已,一开口就让人惊艳。长期读诗的人,让人久处不厌,闲谈不烦。在杨雨看来:诗不是胭脂,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;诗不是羽毛,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;诗不是万能的,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。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!

  新添声杨柳枝

  温庭筠

  井底点灯深烛伊,共郎长行莫围棋。

  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。

  如果有人问我,最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,我对朋友的要求可能标准有点高,但我想我的答案应该会让很多人表示赞同吧。我最愿意和“三有”的人做朋友,哪“三有”呢?有情、有义、有趣!

  有情有义很好理解,是交朋友的基本标准,而有趣,可能就是比较高的要求了,一个有情有义还有趣的朋友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有一句话不是挺流行的嘛:“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”那么有趣的灵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?我当然也有我的答案。不过今天,我想先从一首词开始,来和你分享古代那些有趣的诗人朋友们。晚唐词人温庭筠的《新添声杨柳枝》: 井底点灯深烛伊,共郎长行莫围棋。 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。

  我为什么说从这首词中能够看出温庭筠是一个有趣的人,这首词又是一首有趣的词呢?

  先别忙着追问答案,我们先从字面上把这首词稍微解释一下。词的主题很好理解,因为有两个关键字你一定听懂了,一个是“红豆”,一个是“相思”:“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”。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著名的《相思》诗: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红豆就是爱情和相思的代名词,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。所以这首词的主题就是用红豆来表达相思之情。

  主题虽然明确了,但这首词并不那么容易读懂。就比如这一句吧:“玲珑骰子安红豆”,为什么要把红豆安在骰子上呢?骰子是什么我们都知道,就是赌博的一种工具。打麻将的时候要用到它,在酒吧里也经常会用来作为赌酒的游戏工具。单看“玲珑骰子安红豆”这一句,我们是没办法读懂温庭筠的用心的,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骰子和红豆相提并论,因为这两样东西平时看着实在没有任何共同点。但是我们再仔细回忆一下对骰子的印象吧?见过的人应该都记得,骰子的表面一般是白色的,面上刻的点一般是用红色居多,所以“玲珑骰子安红豆”其实是把骰子上的红点比作了红豆,而玲珑指的是骰子那种晶莹明亮的质地。

  可是,即便那些红点跟红豆的颜色相似,也不能证明骰子跟红豆有任何相似性啊?这就要说到温庭筠的有趣之处了,因为这首词其实处处都在用隐语的形式跟我们猜谜语呢。“玲珑骰子安红豆”必须和下一句“入骨相思知不知”联系起来读,才能够读懂词人用心良苦的安排。

  我们在看,“骰子”的骰这个字是什么偏旁?偏旁是骨头的“骨”,这说明古代的骰子往往使用骨头做的,红色的点深深地嵌入骨头做的骰子,来比喻入骨的相思。你说这样的比喻绝妙不绝妙?

 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词的前两句:“井底点灯深烛伊。共郎长行莫围棋。”我们就知道了,原来这首词处处都是谜语、处处都是隐语、处处都是一语双关啊!

  第一句“井底点灯深烛伊”。为什么要把灯一直点到井底下去呢?哈,这句词好玩极了,我们得把它当成一句歇后语拆开来理解,歇后语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谜面是“井底点灯”,那么后半部分的谜底是什么呢?是“深烛伊”,这个蜡烛的烛谐音“嘱咐”的“嘱”,“伊”就是他的意思了。“深嘱伊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深深地再三叮嘱他。

  不知道你听明白了没有呢?其实像这样用谐音来编歇后语的方式,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的,比如说,外甥打灯笼——照舅(旧),孔夫子搬家——净是输(书)。所以井底点灯——深烛(嘱)伊就是谐音式的歇后语。将蜡烛放到井底去——深深地叮嘱她。

  那第二句肯定就该是叮嘱的具体内容了吧?的确,你猜对了。第二句是“共郎长行莫围棋”。这一句同样可以拆分成一句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,前一部分是谜面——共郎长行。“长行”是古代棋盘游戏的一种,也叫双陆。我没玩过,但是我查了一下,大概的玩法是先掷骰子,棋子的移动以骰子的点数为准,第一位把所有棋子都移出棋盘的就是胜利的那一方。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游戏是曹操的儿子曹植发明的。

  长行的本义是一种棋局——长行局,可是“长行”从字面上又可以引申出远走高飞的意思,因此“共郎长行”翻译过来便是我要和郎君你一起远走高飞,不离不弃啊。

  共郎长行是歇后语的谜面,谜底则是后面的“莫围棋”,这里的“围棋”也是谐音,谐什么呢?谐的是“违期”,违反的违,意思就是错过约定的日期。所以这一句“共郎长行莫围棋”连起来翻译就是,我要和你一起远走高飞,千万莫要错过了约定的时间啊!

  说实话,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,感觉自己的脑子简直不够用,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词28个字,可是我都快被他一个接一个的谜语给绕晕了,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觉。我再把这首词连起来重新读一遍: 井底点灯深烛伊,共郎长行莫围棋。 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。

  第一句“井底点灯深烛伊”就以女子的口吻领起整首词情节的推进,后面三句都是女子嘱咐的内容,而且词面全部采用下棋游戏的术语,“长行局”、“围棋”、“骰子”,但这些游戏术语通过谐音的方式,一语双关地引出女子对男子生死相许的爱与刻骨铭心的相思。

  怎么样?你是不是觉得这位词人温庭筠真是匠心独具呢?我们通常读到的相思词似乎都是悲悲切切、缠缠绵绵的,像李白的《长相思》:“天长路远魂飞苦。梦魂不到关山难。长相思。摧心肝。”即便温庭筠自己,其实也是很擅长写那些缠绵悱恻的相思词的,例如他的《梦江南》:“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。肠断白苹洲。”

  可是这首《新添声杨柳枝》却一反常态,非但没有悲悲切切的情调,反而还让我们在猜谜语之余会心一笑。也许,你忍不住要问了,难道温庭筠写这首词真的只是游戏之作吗?

  我只能老实回答说:它的确就是游戏之作。其实这是温庭筠和他的一位好朋友在酒席上行酒令时填的词。唐代的酒令艺术是非常发达的,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唐宋词的产生,和唐代酒令艺术的繁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温庭筠的这首《新添声杨柳枝》就是在行酒令的时候,和另外一位词人比赛的作品。那位词人叫做裴諴,据记载啊,裴諴这个人的特点就是:“足情调、善谈谐。”意思是他很有情调,说话很幽默很风趣。跟古人比起来,当代人的酒局有时候是挺乏味的,要不就是不找边际地互相吹捧一番,要不就是狠狠地斗酒非得灌醉几个人才算罢休。真像古人那样吟个诗、行个酒令的酒局还真的很少见,不是当代人不爱玩,实在是当代人玩不了那么高雅。如果你看过《红楼梦》,一定会记得,《红楼梦》里的公子小姐们聚会是一定要行酒令的,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,连鸳鸯、袭人这样没读过书的丫鬟都能够说上几句诗词曲赋,就更不要说像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、史湘云这些多才多艺的诗人了。

  就是在一次酒席上,裴諴和温庭筠来来回回写了好几首《新添声杨柳枝》,两个人较着劲儿看谁写得更快更好、在场的歌女更爱唱谁的词呢。举个例子吧,裴諴有一首《新添声杨柳枝》是这样写的: 独房莲子没人看,偷折莲时命也拚。 若有所由来借问,但道偷莲是下官。

  裴諴也是用到了谐音和一语双关,用“莲子”的“莲”谐音“怜爱”的“怜”,用“独房莲子”代指独居的女子,“偷莲”暗喻“偷情”。说实话,如果当时我也在场并且要我做裁判的话,我会毫不犹豫地判温庭筠胜出,因为虽然都是游戏竞赛之作,裴諴的词实在有些低俗,显然温庭筠的词要高雅、高明得多。在这次行酒令的过程当中,温庭筠的另外一首《新添声杨柳枝》后来也成为了经典名作,词是这样写的: 一尺深红胜曲尘,天生旧物不如新。 合欢桃核终堪恨,里许元来别有人。

  这首词同样运用了谐音,一尺深红指的是荷花,曲尘是指酒曲上生的菌,颜色淡黄,这里使用曲尘来代指柳叶。“一尺深红胜曲尘。天生旧物不如新。”说的是柳枝柳叶是旧物,不如荷花的新艳。桃核是有两半合起来的,所以叫“合欢桃核”,而“里许元来别有人”的“人”和桃仁的“仁”谐音,暗喻对方心中已经另有意中人啦。“合欢桃核终堪恨,里许元来别有人”,这真是让人无比遗憾和痛苦的事儿,原本以为两个人心心相印,就像桃核的两半一样天衣无缝地紧紧贴合在一起,没想到桃核里面居然还有核仁,没想到他心里早就有了别人啦。

  “合欢桃核终堪恨,里许元来别有人。”这两句用桃核的形状,来表达失恋的遗憾,真是绝妙的比喻。正是因为这两句实在是太传神了,后来宋代的大诗人黄庭坚还忍不住东施效颦一下,将这两句进行了改写,改成这个样子:“你有我,我无你,分似合欢桃核,真堪人恨,心儿里有两个人人。”说实话,黄庭坚也是一个大才子,但他这几句词改得实在是蹩脚得很,太俗太赤裸裸,比起温庭筠的含蓄来,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
  两首《新添声杨柳枝》讲到这里,我们对温庭筠的幽默和才华应该是有所领略了,也许我们还情不自禁会想象当年的酒宴上,才子们争先恐后地行酒令、填新词,乐手歌女们即席演唱的盛况,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憧憬呢?

  其实,古代有很多的文人都善于用风趣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,调节聚会中的尴尬气氛,成为生活中一剂快乐的调味品,甚至是诙谐幽默地化解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和风险。

  虽然这一类诙谐风趣的词,我们平时读的可能不是很多,但其实词本来就是休闲娱乐的产物。我还举一个例子,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,《红楼梦》里薛宝钗填了一阕描写柳絮的《临江仙》词,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: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这两句将原本显得轻薄的柳絮,一下子就写出了豪情壮志的味道。

  但其实呢,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这样的豪迈并不是薛宝钗的原创,她也是向一位北宋词人学来的,这位词人叫做侯蒙,侯蒙是北宋词坛的著名丑星,长得丑不说,几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。于是就有不怀好意的人嘲笑侯蒙,居然把侯蒙的丑相画在风筝上,风筝一飞,多少人仰头看着,指指点点笑话侯蒙的丑。可是侯蒙看见以后,不但没有生气,反而干脆添油加醋,狠狠地自嘲一番,并且当场填词一首,说是“无端良匠画形容。当风轻借力,一举入高空。”

  表面上,这就是典型的“自黑”啊,“当风轻借力,一举入高空”就是薛宝钗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的原始出处。而且在词的最后几句,侯蒙还非常机智地翻出了“正能量”:“几人平地上,看我碧霄中。”

  嘿,你们这些人还真别嘲笑我长得丑,结果还不是我飞得最高,你们还只能留在平地上,眼巴巴地仰望我展翅高飞呢。果然,就在这一年,侯蒙考中了进士,后来还做到了户部尚书、中书侍郎,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的级别了。

  顺带说一句,温庭筠也像侯蒙一样,是个著名的“丑星”,他甚至因为自己的丑还被别人安了一个外号叫做“温钟馗”。钟馗是传说中能捉鬼的神,自己长得也和鬼一样丑。

  可是,温庭筠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丑和别人的嘲笑,就放弃对自己才华和学养的修炼。温庭筠从青年时代就以才思敏捷、才情绮丽著称,辞章律赋擅名一时,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“温李”。温庭筠的才华高到什么程度呢?举个例子来说吧,别人参加科举考试都是聚精会神,绞尽脑汁要写好诗赋文章,可温庭筠呢,在考场上潇洒得很。他还有一个外号叫“温八叉”,每次考试,押官韵作赋,叉八次手一篇律赋就洋洋洒洒写成了,所以别人就叫他“温八叉”。唐代考试中的律赋要求很严格,“每篇限以八韵而成,要在音律谐协、对偶精准为工”,可这种难度对温庭筠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。他自己考试显得轻轻松松还不算,他还有工夫有余力帮别的考生当免费“枪手”, “多为邻铺假手,日救数人”,一天可以帮邻铺的好几个考生答题。为啥别人憋一天憋不出来,温庭筠却可以一天帮好几个人写呢?就是因为他才情高吗!

  这样看来,才华真正是幽默的底色啊!真正有才的人,开起玩笑来才不会沦为粗鄙恶俗。 就像苏轼说的那样,对于聪明的人来说,嬉笑怒骂都可以写成好文章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提到诙谐有趣的时候也这样说过:“‘谐’雅俗共赏。……在一个集会中,大家正襟危坐时,每个人都有俨然不可侵犯的样子,彼此中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,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……”

  其实啊,在我对朋友的“三有”标准“有情有义有趣”中,“有情有义”可能更多地是体现在当你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,而“有趣”则贯穿在我们人际交往的全部过程当中。

  好了,让我们再回过头来品读一下温庭筠这首不失幽默和优雅的《新添声杨柳枝》吧: 井底点灯深烛伊,共郎长行莫围棋。 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。

  相思是一种病,而幽默就是治病的良药。那么,你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,并且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吗?

TAG标签: 温庭筠

分享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.E-mail:8828254@qq.com
猜你喜欢
相关栏目:
  • 文化杂谈
  • 经典文摘
  • 文学知识
  • 传统文化
  • 传统节日
  • 风云人物
  • 国学资讯
  • 儒家
  • 道家
  • 墨家
  • 法家